九江传统鱼花技艺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VIII |
批次:第八批 | 公布时间:2022-12-02 |
申报地区:南海区 | 项目保护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文化站 |
九江传统鱼花技艺发展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九江乡的渔民因熟悉鱼苗捕捞与养殖的技术,朝廷下令,从西江上游的封川,到下游的都含,近百公里范围内的鱼苗捕捞业均由九江人经营。
据《广东新语》、《南海县志》等史料记载:九江的撇花和数鱼花、鱼花运输等技艺堪称“绝活”,并且唯九江人深谙其道并流传至今。
所谓“撇花”,就是师傅根据四大家鱼和其他杂鱼在密集缺氧的状态下,各自因忍耐缺氧能力的不同,而出现先后浮头的特点,创造出的一套“分类”技术。
首先,把鱼花搬到“卸花”塘的网池内,让鱼花在池内走水一到两小时,然后分批搬上大竹箩,叫“埋箩”。“埋箩”后开始“撇花”,用木制涂白漆的鱼碟将水轻轻搅动,由于各种鱼类的浮游力不同,师傅眼明手快,把同类的鱼花自上而下撇进网格中,浮于上层的是鳙鱼、鲢鱼,稍下的是草鱼,最下层的是鲮鱼。
每到鱼花季节,各地的渔农来到九江采购。交易时,先将鱼花用麻织网集于一起,然后“数鱼花”,也叫“开则”,即买卖双方经多次抽样估算定则,再按鱼种的大小,用不同的器具和方法点算。鱼花用特制的蚬壳点算,鱼粒、鱼苗则用木质的白鱼碟点算,多以5条为单位累积计算。点算时,师傅高声唱数,要让在场的人都能听见,以示公平、公正。
鱼花运输则分为水路和陆路。距离近的陆路运输用人力肩挑,需用特质担挑,上下抖动双肩,使箩上下颤动,激起浪花给鱼花增氧。距离远的则用汽车(古时用马车),并将大鱼花桶放在车上,途中由专人用手持下部钉有平面小十字交叉木板的木棍不断击水,产生水波增加溶氧量,击水需两人轮流,不能间歇。水路则用特制的船运输鱼苗,船内需置有活水流动的网箱,从而为鱼花增氧。
九江人凭借传统鱼花技艺,使九江鱼花在全国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