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番塔(松塘)

类别: 民俗 项目编号:X
批次:第六批 公布时间:2017-12-16
申报地区:南海区 项目保护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西樵松塘翰林文化协会

       几百年前,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相传一项民间文化风俗,在中秋节的夜晚烧番塔,该项活动源于汉人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起义信号,据说刚好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而举。解放后,由于不再存在“举烟火而为信号”的作用,“烧番塔”却成了习俗而传于今。

  烧番塔具备了民俗文化的五个特点:集体性、规范性、创造性、变异性和趋美性。番塔砌筑经始,必经依照在地上按规划画好的圆圈摆放砖头,按照底部的大小决定砖头的疏密间隔,按照方(风)向而选择加料口的位置。而后在逐渐加高时逐层调整修正,来不得半点马虎。从搬砖砌作,燃烧采运,点火燃烧到添柴加料,一众村民各尽职能,专司其位,分工合作,甚至围观热闹者之呐喊助威、欢呼雀跃而群情激越,可谓共同参与而同心协力,体现出其规范性和集体性的特点。

  以前的番塔体型矮小,砌到塔顶亦只须高个子村民来个“举手之劳”便可解决。如今,今非昔比的庞然大物除了借助梯子,还必须在塔身中预留空缺小口,以纵横交叉穿架木条,使突出一端用以踩脚,砌造者随着塔身一起“步步高升”。这就砌造方式上与原始制作有异的变通。昔日塔内填放的主要是禾杆草(干稻草),老糠(秕谷)、树枝以及岗茅草,除了在野外预先采伐之外,还靠的逐家逐户的“签助”。今天,田地的工业化开发,禾草老糠已成稀有,燃料的变通则势在必然。周边众多的夹板有的是板皮木屑,都大可以“取而袋之”和“取而代枝“。

       时至今天,中秋夜烧番塔承载着劳动人民群众对平安吉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认为,烧番塔祈福求财,火力越旺,火焰越高,商家生意就越好。这一年,农家往往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盛世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