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通济

类别: 民俗 项目编号:X
批次:第二批 公布时间:2007-06-18
申报地区:禅城区 项目保护单位:禅城区文化馆

     “行通济”指每年正月十六佛山人行“通济桥”,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该民俗活动在佛山流传300多年,原为民间普通习俗,后成为全民参与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

       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据《佛山忠义乡志》载:该桥最先是由附近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佛山倡议修桥,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寓意“桥以通济名,必通而后有济也”,“以正义通,以亨屯济”。由于该桥横跨佛山涌(明代以前是东平河支流),水路可通四乡,陆路可达邻村,是通往顺德、番禺的必经之路,为佛山重要的交通、商贸要道。因此,佛山商民在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后渐成习俗,并衍生出“行通济,无闭翳”这一广为流传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俗语。

      昔日,每逢农历正月十六,佛山民众及四乡男女老少,联群结队,携男带女,步行至通济桥,或在社坛焚香烛、烧炮仗,或步入南济观音庙烧香,参神叩拜,男子求签,妇人则扯神前花灯灯带,求赐丁财。接着购买“行运风车”,持着游行于通济桥上。凡行通济桥的人,须一次从桥头(北岸)行至桥尾,不能折回复返,并由桥尾右傍大基而去,经尾窦到澳口返回。现在,佛山市民“行通济”,多携风车、灯笼、生菜等物品。

       随着历史的发展,“行通济”古老习俗被赋予了时代的色彩。如 2000年举行了“佛山市献爱心捐善款元宵万人行”活动;2005年禅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作了大型生菜灯,倡导引菜(财)归家,并把生菜灯拍卖所得用作善款捐献给佛山福利事业;2006年更组织了“畅行通济·引财归家”——万家通济系列文化活动,不但为古老的习俗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周围地区的群众和来佛山工作的外地人员加入了“行通济”活动。这种自发的民俗活动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增强民众对佛山的认知感和认同感。“行通济”活动对建设文化名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