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佛山彩灯)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VII |
批次:第二批 | 公布时间:2010-09-01 |
申报地区:佛山市 | 项目保护单位: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 |
佛山彩灯,又称“灯色”, 是岭南民间艺术的奇葩,具有南方彩灯精巧秀丽的特色,是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有着广泛的影响。
据地方志载:“佛山地广人稠,五方杂处,习尚盖岐出矣”。又谓“上元开灯宴,普君圩为灯市,灯的名状不一。”流传于中原的元宵灯会、中秋赏灯等民间习俗风尚也在佛山兴起,彩灯扎制工艺应运而生。“纸马火龙”、“柚灯纱笼”是当时民间秋色盛会的主要项目。
明清时期,随着佛山商品经济的发展,以行业或居民聚居的“铺”为单位的民众自发操办的民间艺术赛会,其中以巡行形式展示民间彩灯的“提灯会” 相当活跃,在佛山木版年画中也有此题材反映,彩扎灯色从自娱自乐发展为行业生产,并成为佛山城乡内销和出口贸易的重要手工艺品。清代,各门类的扎制工艺细分成各自的行业,“扎作行”十分兴盛。建国后,1956年建立了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后,佛山彩灯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佛山彩灯扎制品类丰富,包括头牌大彩灯、人物故事组灯、彩龙灯、年宵花灯、中秋灯、秋色特艺灯、以及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彩灯等。佛山彩灯题材广泛,以喜庆丰收,吉祥纳福以及戏剧人物故事为特征,以佛山独有的铜衬剪纸作装饰,纹样丰富,色彩艳丽,金碧辉煌,画面欢快热烈,灯型千姿百态,工艺精致,精巧秀丽。彩灯扎制的全过程都是艺人手工操作,装饰图案有百种之多,内容和形式均来自民间创作,如金钱、如意、万字、福、禄、寿、龙、鱼、凤、鸳鸯、蝙蝠、麒麟、荷花、牡丹、四季瓜果等寓意吉祥、喜庆丰收的图样。彩扎灯色,民间舞龙等本土文化活动,成为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对研究佛山和岭南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传承人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批次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 | 操作 |
---|---|---|---|---|---|---|---|---|---|
1 | 邓 辉 | 男 | 1923 | 第三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2 | 杨玉榕 | 女 | 1945 | 第四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3 | 陈棣桢 | 男 | 1945 | 第一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4 | 梁达光 | 男 | 1958 | 第三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5 | 杨小燕 | 女 | 1962 | 第一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6 | 林润深 | 男 | 1959 | 第一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7 | 唐洁容 | 女 | 1959 | 第一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8 | 辛丽贤 | 女 | 1960 | 第一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9 | 陈荣昌 | 男 | 1954 | 第二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10 | 林燕华 | 女 | 1960 | 第二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11 | 黄宏宇 | 男 | 1978 | 第二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12 | 罗志环 | 女 | 1978.5 | 第四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13 | 吴光钜 | 男 | 1955.1 | 第五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14 | 李文涛 | 男 | 1970.1 | 第五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15 | 陈志棠 | 男 | 1979.6 | 第五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
16 | 刘文珊 | 女 | 1988.2 | 第六批 | 传统美术 | VII | 灯彩(佛山彩灯) | 佛山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