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琴艺术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II
批次:第三批 公布时间:2011-03-25
申报地区:禅城区 项目保护单位:禅城区博物馆

       古琴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西周初期,它是最古老的、纯正的中国乐器之一。它以纯净、清越的音色,追求清、微、淡、远的美学境界,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311,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最为特别,它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之委婉缠绵;不如古筝响亮欢快,却显平和沉稳;也不像琵琶锋芒毕露,却是细腻含蓄,在抹挑勾剔、吟揉绰注间抒情寄性。

       岭南古琴艺术,随着南宋中原移民传入,其后数百年间繁荣昌盛,代有传人,逐渐形成“岭南琴派”艺术风格。佛山历代名家在岭南古琴艺术的发展中声名显著,明代邝露工诗善音律,琴艺称世;陈子壮与弟子升等能琴精诗;清代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陈恭尹、梁佩兰,工诗善琴,曾参与修订云志高编辑《蓼怀堂琴谱》,陈恭尹并作序文;杨锡泉于道光十八年(1838)师从新会黄景星琴艺,黄景星据家藏《古冈遗谱》并集岭南琴曲辑《悟雪山房琴谱》,道光二十二年(1842),杨锡泉参与重刊校订并作序;梁森晚年参与修订《悟雪山房琴谱》;刘沃森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著《琴律一得》,卷前为南海劳芹作序;李宝光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刊《悟雪山房琴谱》并撰序,卷首扉页注明“岭南南海忠义乡李氏校刊”字样。民国时期招鉴芬师从顾敏卿学琴,参与筹组“愔愔琴社”;晚年与琴友陈叔举、杨新伦等推动古琴传承。

       近代之后,岭南古琴一度命如悬丝,为抢救岭南古琴文化,1980,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的支持下,杨新伦、莫尚德、谢导秀等共同倡导成立了广东古琴研究会;2006年,梁球发起成立“佛山禅城区古琴研究会”,带领学生开展琴学交流活动,使古老的岭南琴学灌注新的血液,焕发青春活力。如今,古琴艺术在佛山受到众多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传承和发扬。

 

相关传承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批次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操作
1 梁 球 1955.3 第三批 传统音乐 II 岭南古琴艺术 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