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VIII
批次:第五批 公布时间:2015-09-07
申报地区:南海区 项目保护单位:佛山市南海永鸿纺织有限公司

       清代,九江、西樵、大同首先兴起“桑基鱼塘”。宣统版《南海县志》卷四记载:“境内桑田以江浦黄鼎主簿为多而江浦之官山简村金瓯...为尤最桑田不下数千倾......茧业盛于西樵非西樵之天气地质独优也风气已开渐发达有不期然而然者矣。”可见在清代西樵的桑蚕业和茧业就已相当发达,蚕丝产量巨大。广东人拿生绸和云纱两种坯布去薯莨染整、过泥,晒莨后的成品对应称为莨绸(黑胶绸)和莨纱(香云纱)。

      目前知道最早使用香云纱这个词是《三编清代稿钞本》中,写于1868年的《物意管窥》,其中记载了广东本地所织纱在材料上有全棉、半棉半丝、全丝之分,在提花上有重素、细花、时花、小龙光之分,而香云纱是用全丝织造,有胶其身轻稀薄而且响。《广东省志·丝绸志》也记载了:香云纱是以桑蚕土丝为原料在提花手拉机上织成的具有扭眼通花的纱罗组织物,经晒莨而成。

       从清代到民国,西樵人对丝织设备进行4次重大技术改良后,香云纱的坯纱由带透孔小花的“云纱”发展为扭眼通花的“白坯纱”。最后出现的绞综提花技术将广东丝织技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代表了岭南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

 

相关传承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批次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操作
1 张绍锦 1951.11 第五批 传统技艺 VIII 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 南海区
2 张绍景 1965.1 第五批 传统技艺 VIII 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 南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