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江鱼花生产习俗
类别: 民俗 | 项目编号:X |
批次:第八批 | 公布时间:2024-11-26 |
申报地区:南海区 | 项目保护单位: |
九江鱼花生产习俗是广东佛山南海九江乡民在鱼花捕捞季节,据气象预测鱼花流经时间,在河段设立鱼花埠,捞取鱼花后进行分类、培育管理,以及交易和运输的民间生产模式。明代初年,九江人便开始在西江河段装捞鱼花。弘治十四年起,九江乡民奉旨承西江两岸鱼埠。《广东新语》《九江儒林乡志》等文献均有详细记载。
在每年鱼花捕捞季节,九江乡民事先在湾环处设鱼埠,并在日落时分察看天气天象,预测鱼花来自何江,到以何日。在捕捞鱼花之日,乡民将鱼池中的鱼花捞到网池中“走水”,然后对鱼花进行分类,行业称“撇花”。“开鱼花”前进行一个简单的仪式,祈求鱼花健康、收成良好,再将鱼花放入鱼塘分类养殖。交易时,先将鱼花集于一起“开则”,通过多次抽样“定则”,再用不同的器具和方法数鱼花。最后,用木桶、鱼花车将鱼花运送到各地。
发展至今九江鱼花生产量在全国占比仍较大,通过发展人工繁育,恢复濒危品种等探索和实践已迈向现代化管理。并通过打造“中国淡水鱼种业名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将对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地域特色的科学产业布局提供底蕴深厚的文化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