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VIII
批次:第四批 公布时间:2012-02-21
申报地区:禅城区 项目保护单位: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陶瓷博物馆

 石湾窑的龙窑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其技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石湾现有三条龙窑,其中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和高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及以前的龙窑存在一些缺陷,坡度小,抽力小,火焰短,窑温不均,废品率较高。明代对龙窑进行了改革,《佛山市陶瓷工业志》记述:“南风灶把原来元代的‘文灶’设在窑壁两旁的火眼,改在窑顶之上,并增设为五行火眼,每排火眼的距离缩为7080厘米。这样使窑内各个不同的部位都能加进燃料,克服火侯不均的缺点,控制烧成温度,大大降低了废品率”。明代以南风灶为代表的龙窑改革,是石湾陶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烧窑师傅可按产品的烧成要求不同,通过火眼投柴的频率和多少来控制窑内温度和气氛。

 明清时期,石湾陶业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共有陶窑107座,“陶窑烟火”为清代六景石湾之首。龙窑修砌技艺的产生是陶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龙窑的出现和进行大规模的陶瓷烧制,修砌窑也逐渐专业化,而要完成这项大工程,必须有一批专业师傅在操作。

 石湾陶业过去分三十六行,清代石湾出现了“砌窑行”,砌窑行堂名“陶始”。 石湾龙窑技艺中,修砌和烧造是重要的两个部分。修砌龙窑技艺的建造技术必须与烧制过程紧密相连,需根据陶瓷产品的种类、大小、厚薄、烧成温度的等各种不同要求去设计龙窑各段位的规格及倾斜度。石湾龙窑柴烧技艺是一门没有文字可以传播的技艺。整个工艺流程中,整个工艺流程中,“睇火”师傅监督每一道工序,还要凭双眼对窑内火色的观察来判断窑内温度。龙窑技艺为龙窑的建造和维护对石湾陶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龙窑技艺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有重要意义。

 

相关传承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批次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操作
1 蒙文德 1948.8 第四批 传统技艺 VIII 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 禅城区
2 苏乃灌 1954.3 第六批 传统技艺 VIII 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 禅城区
3 陈 钊 1954.5 第三批 传统技艺 VIII 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 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