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冼艳芬
性别: 女 | 批次:第一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VIII |
项目名称:石湾陶塑技艺 | 申报地区:禅城区 |
冼艳芬,女,1956年生于佛山石湾,工艺美术师。2009年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72年初中毕业,开始学习石湾陶塑动物的传统刻毛工艺技法。1978年拜师于石湾著名山公老艺人苏茨,学习山公捏塑技艺。1991年创办个人陶瓷微塑工作室,致力于石湾山公盆景微塑艺术的创作和研究。
冼艳芬陶瓷微塑作品有多种创新;一是把中国山水画技法与树栽盆景构图表现形式融入到石湾陶瓷微塑山公盆景中。在手法上采用了矿物质色泥的材质与大自然色彩美的结合,取得了色泥代替釉彩的新成就。如《小鸟天堂》、《古榕新歌》、《松林小憩
志在千里》、《树色显风华》等。二是吸收现代设计理念使传统题材表现出现代装饰效果,尝试把微塑盆景的造型工艺变为挂墙的装饰。如《千手观音》、《八仙乘龙》等。三是开创了石湾陶瓷微塑山公文化与石窟文化相结合的新题材和新的艺术形式。如《万佛朝宗》、《造佛者》、《乐山大佛》等。冼艳芬的作品荣获国内外多个奖项,曾先后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地与钟汝荣举办陶艺联展。
冼艳芬多年来除了精心培育女儿钟婉尧和儿子钟宏亮陶艺和绘画外,还积极到各地进行陶艺讲学和撰写论文,推动石湾陶塑技艺的发展。2003年在南风古灶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学员和国际陶艺家艺术团作《石湾陶瓷山公微塑艺术示范讲座》,2008年被广州美术学院邀请作石湾陶塑技艺示范讲座。

相关传承人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批次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 | 操作 |
---|---|---|---|---|---|---|---|---|---|
1 | 刘泽棉 | 男 | 1937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2 | 黄松坚 | 男 | 1941 | 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3 | 廖洪标 | 男 | 1936 | 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4 | 梅文鼎 | 男 | 1940 | 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5 | 钟汝荣 | 男 | 1956 | 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6 | 潘柏林 | 男 | 1953 | 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7 | 刘国祥 | 男 | 1947 | 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8 | 刘 炳 | 男 | 1939 | 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9 | 黄志伟 | 男 | 1966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0 | 梅晓山 | 女 | 1974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1 | 刘雪玲 | 女 | 1965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2 | 刘健芬 | 女 | 1963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3 | 潘振辉 | 男 | 1963.3 | 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4 | 霍家荣 | 男 | 1959 | 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5 | 杨锐华 | 男 | 1955 | 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6 | 庞文忠 | 男 | 1951.8 | 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7 | 霍然均 | 男 | 1964.3 | 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8 | 刘兆津 | 男 | 1960.11 | 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9 | 封伟民 | 男 | 1964.8 | 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20 | 刘桂芳 | 男 | 1961.4 | 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