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振辉
性别: 男 | 批次:第二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VIII |
项目名称:石湾陶塑技艺 | 申报地区:禅城区 |
潘振辉,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2011年1月被评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潘振辉自幼受到父亲潘侠飞的熏陶,十分热爱“石湾公仔”,并经常临摹祖父石湾陶塑一代宗师潘玉书的陶塑作品,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陶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进入石湾美术陶瓷厂,在名师庄稼指导下从事陶塑创作,从攀临祖父的经典作品开始,由形似到神似,逐渐掌握了潘玉书陶塑作品的艺术风格。
1993年开始在佛山祖庙从事祖庙大部分陶瓷文物的修复工作,曾修复了双龙壁、多段陶塑瓦脊、陶塑神像、大型《屈原》像等,受到了广泛好评。1996年开始在佛山市博物馆(现更名为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内承包陶瓷工艺品的制作与销售,并负责陶艺创作园地工作。2004年成立“玉书窑”,承传和发扬祖父潘玉书陶塑艺术作品风格。潘振辉擅长陶塑人物塑造,注重表现人物表情、动作以及服饰衣纹的变化,既有夸张更重写实,重视表现人物神韵和内在情感;衣纹则采用简洁明快而流畅的线条,作品耐人寻味。他的陶艺作品也多次获得各种奖项,作品《自来佛》获2006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作品《醉》获2006年深圳第二届全国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

相关传承人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批次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 | 操作 |
---|---|---|---|---|---|---|---|---|---|
1 | 刘泽棉 | 男 | 1937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2 | 黄松坚 | 男 | 1941 | 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3 | 廖洪标 | 男 | 1936 | 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4 | 梅文鼎 | 男 | 1940 | 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5 | 钟汝荣 | 男 | 1956 | 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6 | 潘柏林 | 男 | 1953 | 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7 | 刘国祥 | 男 | 1947 | 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8 | 刘 炳 | 男 | 1939 | 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9 | 黄志伟 | 男 | 1966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0 | 梅晓山 | 女 | 1974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1 | 刘雪玲 | 女 | 1965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2 | 冼艳芬 | 女 | 1956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3 | 刘健芬 | 女 | 1963 | 第一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4 | 霍家荣 | 男 | 1959 | 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5 | 杨锐华 | 男 | 1955 | 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6 | 庞文忠 | 男 | 1951.8 | 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7 | 霍然均 | 男 | 1964.3 | 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8 | 刘兆津 | 男 | 1960.11 | 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19 | 封伟民 | 男 | 1964.8 | 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
20 | 刘桂芳 | 男 | 1961.4 | 第六批 | 传统技艺 | VIII | 石湾陶塑技艺 | 禅城区 |
|